【附小记忆】榜样和力量
牛逸青同志,中共党员,是信师附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校长,但她从不把自己当校长看,常以普通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师之中,性格温和,说话和气,生活俭朴,工作认真负责,像母亲一样关心体贴教师,热爱学生,是一位慈母般的好校长。
她有一个身材魁梧,性格乐观,待人亲善,体魄健康的丈夫,代表信阳荣幸地出席过国庆观礼,穿着标志的毛呢大衣风光地站在观礼台前排,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就是信阳师范学校六十年代的教导主任——马俊如。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是中学教师,二女儿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儿子在苏联留学,回国后在中央政府某部搞农业科学研究,是一个人们非常羡慕的幸福家庭。
夫妇二人享有优厚的待遇,经济来源充足,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但她总是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穿戴和普通人一样,朴素大方,没有看见她穿过新式衣服或高档服饰,吃的比普通人还简单,只吃素菜,不吃鱼肉和鸡蛋,从没有买过当季新鲜菜,吃的都是便宜菜或反季菜。老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称校长是我们的生活标兵。
她生活上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求老师们和她一样,学会过艰苦的生活,要计划用钱,勤俭持家,不能今日有酒今日醉,要为今后生活留点余地,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更严格,我们到附小报到的第二天,就逐一给我们谈话,举出在校老师会生活的典范,要求我们向他们学习,做好过艰苦生活的思想准备,并帮助我们计划用好每月的29元钱,今后要以老前辈为榜样,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讲吃,不讲穿,比学习,比工作,比进步,比团结,比贡献,比艰苦朴素,不比吃穿。在她的带动下,学校形成了艰苦朴素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良好生活作风。大家认为,校长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牛逸青校长精通业务,是管理学校的能手,对教书育人非常重视。学校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来没出过纰漏,教学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学期都有适量的观摩课和示范课,班队观摩活动和教学活动穿插进行,各科学习竞赛不断举行,在师生中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出现了师生互动,生动活泼,学校教育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校长不但生活上关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经常深入课堂和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和老师们共同探讨教法改革,并经常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精心指导每位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对青年教师像母亲教育孩子那样亲切慈祥,凡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从进到附小的头一天起,就认真、耐心、细致地进行多次谈话,了解你过去的学习成绩、身体、思想和婚姻情况,问问家有几口人,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如何等等,并从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真是体贴入微。开学后,很耐心地和青年教师切磋业务,头天一起研究备课,写好教案让她审阅,看后还签上需要改进的意见,第二天随堂听课,课后又面对面的进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她对我特别亲切和关心,曾多次和我一起备课,听课,课后一字一句的进行指导,耐心地帮助我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我的业务能力。平常不断过问我的学习,工作和家庭情况,她外出时让我给她看门,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相信我,照顾我,她是我永生不会忘记的恩人。
校长在工作中,不为名,不为利,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不弄虚作假,摆花架子,有扎扎实实地工作作风。她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总是带病主持学校工作,每天她默默无闻,有条不紊的工作着,谁也看不出她有病,非常坚强,从不因病影响工作,白天干了一天,晚上在家煮绿豆汤喝或黑豆吃,用此调解自己的疾病,从不愿花国家的医疗费。
有一次因工作忙碌,劳累过度,血压猛然升高,心脏病骤发,丈夫劝她住院治疗或到疗养院调养休病,但她为了工作,从不肯离开学校一步,仍然坚守岗位,和老师一起忙碌着。老师们发现她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劝其回家休息,她却吃了几粒救心丸,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稍有好转就开始工作。这种坚持工作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体教职员工,像她一样忘我的工作着。
信师附小校风好,教风好,教学质量高,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有名气的学校。但她从不因此骄傲,争荣誉,要荣誉,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自己从没当过先进和模范。她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宗旨,我决不伸手向党要官,要待遇,要荣誉,这是我做人的底线,也是我终身奋斗的目标。”
校长对学校工作从不护短,从不满足,精益求精是她终身的办学宗旨。她从不自满,谦虚过人,经常组织教师到外校参观学习,回校后还有充分的讨论,找出自己差距和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促进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朝着更高的办学目标奋斗。
牛逸青同志虽去世多年,但慈母般的校长形象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她给我指明了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是她给了我今后从教的方向,是她给了我严谨、扎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是她给了我耐心、细致、认真的工作方法,是她教我如何做人,是她给了我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她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今后我要学习她不为名,不为利,热心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学习她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她深入师生之中,关心群众生活,时时处处和师生达成一片的良好作风。总之,她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我离开附小的30年中,无论是教学和管理都沿袭着她的高贵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她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回荡,鼓舞着我不畏艰难,乘胜追击。每当遇到问题时就请教她,例如我到三小后,遇到两个新问题,一是从教数学改教语文,我毕业后从没教过语文,对我就是新课题,公开说没教过语文,怕面子过不去,公开去请教别人,又张不开口。顿时,我想起了老校长从不摆官架子,从不掩饰自己的弱点,我就下定决心,丢掉面子,勇敢的向老教师学习,和他们探讨语文和数学教学的相同处和不同点,不懂的就主动求教。开始我就现学现卖,先听课后授课,比葫芦画瓢,私下继续与有经验的老师切磋语文教法,并商讨出不同类型的课文采取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由边学边教到独立教再到成熟,是一个相当艰苦的磨练过程。另一个问题是当班主任,我一方面采用老校长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学习她的爱心,我先从关心爱护孩子入手,认真细致的观察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动态和各种不同的家教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逐步使班级工作走向正规。
在学习管理工作中,我参照她的工作思路和作风,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地办好每一所学校。
我把她的思想道德,工作生活作风和爱才如命的品质,作为我前进的动力,并结合实际给予创新和提升,把工作做得更好,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师生满意,让领导满意。
(作者:肖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