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教师风采

教师风采

【名师风采】黄燕:光阴的故事

作者:syyx 发布时间:2018-05-10 14:29:57

  那年

  时间太匆匆

  匆匆的

  却也留下一个故事

  没有结局……

  我听你翻阅时光

  阅读我——光阴的故事……

  在我眼里,人生仿佛一次漫长的火车旅行,从这一站,到那一站,再向下一站进发。车窗外,各色的风景接连不断地映入眼帘,又倏然逝去,但那一瞬间的每一缕阳光和每一份阴霾,都已在我的人生日志里留下了一章又一章永恒的记忆。今天,我将这一份厚重再一次翻开,待那一片淡淡的薄尘渐渐飘散,泛黄的第一页上开始显现出一个青春的身影——那年,我十八岁……

  那年----十八岁的夏天,三年信师生活,两次校“十佳青年”的良好记录和“河南省优秀毕业生”的光环让我如愿能到附小参加双向选择,三天时间,需要展示一节课,展示三笔字、绘画,一次命题演讲,一次即兴演讲,一次特长展示。我虽然刚代表毕业学校参加过全市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夺得了一等奖得第一名,但我也丝毫不敢松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自信、沉着地投入到竞争当中,最终,在近三十名竞争者中,我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附小工作。

  刚入校非常幸运地就分到教“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办公室里六位老师,卢玲、李勤、许兴华三位老教师(其实那时她们才三十多岁),杜娟、高靖和我三个年轻人,那年的冬天很冷,那个时候办公室靠生煤炉取暖,每年每个办公室发一百块煤球。学校发煤球的那一天,你瞧,办公楼前姑娘、小伙儿个个捋起袖子等着,谈笑间多少小伙献了殷勤,多少姑娘羞红了笑脸……炉子升起火了,每当下课总是急急跑回办公室,因为,炉子上李大姐煮好了糯米糍粑,许大姐烤好了甜红薯……雪下得太大不想回家的时候,六个人在火炉上涮火锅的日子更让人怀念……

  那年,我十九岁……

  上班的第二年,自卑总是时不时来打扰,附小名师众多,总觉得自己太渺小,最盼望的是能有机会上一节公开课,我知道,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于是,除了上课、改作业之外,其余所有的时间拿来埋头读书、听课、写教学反思。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学校有了一个浉河区科技活动课大赛的参赛指标,因为是小学科技课,又是一个刚开设的课程,所以没有老师愿意去上,而对一个想通过公开课锻炼自己的我来说如获珍宝,我决定试一试,就这样,不起眼的科技活动课送给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一桶金,从在学校上起,到在浉河区参赛、给全市老师上观摩课,再到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层层选拔,非常幸运能代表河南省参加在山东潍坊的全国科技活动课大赛,我清楚的记得讲的是《连接制作活动小丑》这一课。难忘周末校长、主任亲自帮我备课,难忘组内老师一遍遍纠正我的课堂语言,难忘一次次重新试教强忍了多少泪水,多少次一边骑自行车回家一边嘴里絮絮叨叨念教案,终于19岁的秋天,我登上了全国科技活动课的舞台,获得了全国科技活动课大赛一等奖。

  “舞台是一个孩子长大的地方。”这是教育家罗素曾说过的一句话。的确,当我随后一次次登台,一次次上公开课,从快步到自信,从紧张到从容,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老师的一点一滴。

  那年,我二十二岁……

  那年,我刚刚结婚,终于能代表学校参加区语文优质课大赛,执教《水晶宫的秘密》一课,那是我人生的一次机遇,更是一大折磨,我记得当时自己花一个星期备的课,兴冲冲去找李主任看,她五分钟就看完了!眼睛从眼镜上方看着我:你知道什么叫备课吗?羞愧难当呀,于是一切推倒重来,那时学校专门有一个备课小组,他们在一个下午时间唇枪舌剑为我设计了一个教案,一个星期以后试教,那时我刚结婚不久,记得每天睁眼做的第一个动作是推醒老公,对他说《水晶宫秘密》的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水晶宫的秘密,回忆一下:水晶宫里都住了哪些居民呢?可怜的老公每次都很配合,睡眼惺忪的说:“ 梭子蟹、对虾......”那一段时间,天天想教案,我感觉快成了神经病,不过,第一次试教还是被批了个狗血淋头,因为没经过智囊团允许我擅自将有的环节进行了调动,因为不喜欢一尘不变,总喜欢有点新点子,三次试教三次挨批,所以真正到赛场了,我就按着智囊团设计的思路一环一环往下走,一堂课圆满拉下帷幕,从讲台上走下来,终于放松地坐在了凳子上,我却在想:怎么课结束了却一点感觉也没有呢?整节课都是我拽着学生的鼻子在走呀!虽然当时我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但并没有欣喜,而是更多的疑惑。接踵而来的是第一名到各乡送教下乡,我连续去了七个乡镇,每去一个地方,因为没有了比赛的压力,我会把自己原来被智囊团枪毙的设计试一试,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即兴设计一个问题,比如说让学生模仿一下对虾们窃窃私语的场面,比如说来一个说话训练:石油工人好不容易钻到了石油,他们的心情怎样,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我竟然发现学生的表现尤其精彩,这样的课堂焕发的美丽远远超过公开课的效果,我有点感悟了:看来真正精彩的课堂不应该都是有心栽花呀,无心插柳往往会带给课堂意外的惊喜,课堂要跟着学生的情况而发生变化呀,这也许是第一次语文优质课带给我的最大帮助!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之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会充满我们的心灵——那便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法庭和头顶的璀璨星空。”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这样诚恳地告知世人。这些以热诚的睿智带人类运思的人们,总是在难以逾越的高远的思想疆域上凿辟缺口,提升人类生命的高度,纯净人类的灵魂。而我所渴望的内心是师德的至美和永远仰望璀璨星空的纯净……

  那年,我26岁……

  一节课一点积累,一节课几多反思,就这样摸索着,我迎来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又一个春天。2003年我夺得了我们市八县两区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2004年代表信阳市参加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第五界语文优质课大赛,我这次选的课题是《花潮》,如果说第一次区语文优质课大赛是折磨,第二次就是磨难。难怪有专家说:你想减肥吗?你想神经错乱吗?那就请上省语文优质课大赛吧?

  备课就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那时候,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已经提出了文本细读的做法,我的备课第一曲——细读文本,当时接到任务正值五一假期,放假七天,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到深夜,足不出户,读文章、看教材、查资料……歌德说,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有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有一只眼睛看着文字背后。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我认真倾听到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也让自己站在了一定高度看待这篇文章。

  第一步的大功告成,让我沉浸在底气十足,神采飞扬的精神状态中,但是好景不长啊,有了设想,马上要设计呀,我记得当时自己的教学设计几易其稿,当时华师附小米贵明老师的一节课引起了我的注意——《钓鱼的启示》,课文大胆启用学生质疑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俗话说: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是,采用课前质疑、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导整节课,终于,历时近两个月时间我完成了《花潮》一课的第二步——设计,第三步呢,我终于来到了郑州,站在了省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讲台,真正站到那里,你已经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了,只有全情投入了,一番厮杀,我夺得了省语文优质课大赛的一等奖。紧接着两年,我的电教优质课《观潮》获国家一等奖。赴南京和南京天天妃宫小学、安阳实验小学进行手拉手交流,我代表学校所上《两小儿辩日》一课获得听课老师一致好评……窦桂梅老师曾说:“公开课,比赛课是一位老师成长起来的必由之路。”感谢一次次“痛苦”的磨练,让我如凤凰涅磐般重生……

  那年我三十岁

  成为孩子王——学校的少先大队辅导员

  那年我三十一岁

  顺利通过考核、答辩、演讲成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被河南省教育厅聘为专家讲师团队成员,多次为省市骨干教师授课、做讲座。

  那年我31岁

  很荣幸成为河南省优秀团干的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陆昊同志的亲切接见。

  那年我34岁

  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

  今年,36岁

  我的本命年,从青春年少到年近不惑,日子一天天在走,今年,明年,还有很多个“那年”……普鲁斯特会认为,人只有在回忆中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常常在想:等我们老的那一天,我们会重新听到一些老歌,它会在寂寥的夜里飘起,勾起一个个属于我们老师的光阴故事,在光阴的深处,其实存活的是我们教师不老的心情,只要心情不老,世界依然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