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新生活教育”核心价值观诠释
作者:syyx
发布时间:2017-03-06 09:57:47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核心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依旧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为豫南地区开创现代小学教育先河的百年老校,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从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找到了二次腾飞的理论支撑,立足生活办教育,让教育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一、办学理念: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乌申斯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人生是为了追求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人的追求,为社会的追求,为国家民族的追求,为人类的追求服务的,幸福作为人性最本质的渴求亦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目标。尽管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孩子受教育的环境更加优化,但仍有学生感到不幸福,少数教师也感到职业倦怠。我们深切地感到,教育是否幸福,关系到我们培养出的人是否幸福,关系到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是否能够创造幸福。为了让学生幸福,我们提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二、育人目标:会生活 会学习 会做人
面向未来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适应变革的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合作);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与发展)。基于“新生活教育”确定的育人目标与此不谋而合,更体现了目标的丰富内涵、时代精神与国际视野。
会生活: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一个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教育,就是要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不仅需要文化知识,更需要懂得许多生存的技能和道理。
会学习:陶行知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会学习,就是会探究。不会学习,就不可能获取新的知识,就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会做人: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三、办学目标:办一所富有生活味道和生命气息的新学校
我们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以“新生活教育”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创建和实践“新生活学校”的新形式、新内容。将“新生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新生活教育为载体,让学校富有生活味道,让全体师生同学习、共感知,去认识、发现和欣赏“新生活”之美,让健美灵动的形象和身影在校园内外随处可见,让美好的心灵之花在孩子们的金色童年里和教师们的教育行动中激情绽放,从而也促进全体一实小师生获取最幸福的生命状态。
四、校训:动手动脑 合作创造
我们必须为明天培养人才,从而创造未来而不是复制过去。
“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陶行知语)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手脑结合、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要用合作取代竞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发展“最多样化的个性”。
综上,整个核心理念具有个性独特、人文经典、系统严密、稳定持续的完整体系,耐人寻味,值得阐发广播和百年传承。
“腹有诗书气自华。”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这个以“新生活教育”为特质和内涵的学校,师生们“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家园里,发展着、进步着,也感受着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美的发现和创造,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震撼。“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一实小精神,一路引领着一实小人走在可持续发展大道上,成功实践着“新生活教育”,发展“新生活学校”的人本理念,让每一个一实小的学子都在这样一个“新生活”的快乐童年里奠基着一生的幸福,永远那么自信阳光,永远那么博学担当,让他们成功人生的梦想就从这里开始启航……